我省积极推行“互联网+”模式探索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新体制

时间: 2016-02-01 09:56 来源: 陕西省推进职能转变协调小组办公室

近年来,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依托“互联网+”模式,以创新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制为手段,以提升事业单位公益服务水平为目的,不断强化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监管服务,着力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一、推行“互联网+政务”,创新登记管理机制。根据公益事业服务的新需求,投资420万元,建成了省市县三级业务独立、互联互通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系统,该系统集登记管理、网上办公、征信监管、公示公告、电子档案管理、事业单位法人数据库、绩效评估于一体。去年3月,网站开通运行,实现了全省网上受理、审核、核准、年度报告审查、公示公告等业务办理。该系统的应用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登记管理模式,优化了登记管理的程序和方式,实现了网上统一受理、分级办理,推行集中审批、时限承诺、一次性领证,做到“让信息多跑路,使群众少跑腿”,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行政成本。目前,信息平台集成了全省3万余家事业单位法人数据,建立了法定代表人和工作人员6万余条信息数据,省市县三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在网上审核事业单位年度报告2.8万余家,发布公示信息2.7万余条。

二、推行“互联网+服务”,提升登记管理服务水平。一是规范登记机关行政许可行为。网上申请办理业务,系统自动进行完整性校验,缺少相应文件材料的不予以提交,公务人员违反规定程序操作,管理系统予以限制,并记录备案。信息平台实行政务公开,受理、审核、核准政务活动全过程公开透明,办事人员可随时查看进展情况和办理结果。二是提高办事效率。使用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号、二维码识别后快速登录。申请文件采取“一表式到底、邮件式发送、集成式解析”,形成业务表单并直接入库。通过二维码扫描即可识别信息真伪,为事业单位公益服务招投标、资质认证等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服务,缩减业务办理时限一半以上。三是拓宽信息服务渠道。开通了事业单位各类登记、年度报告、通知公告等业务短信推送服务功能,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办事人员通过手机客户端及时接收登记管理机关服务短信,并在申报事项办理中的受理、核准等环节节点设置短信自动提示服务,及时获取办理进度和结果的实时信息。目前,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网站共发布公告信息200多条,浏览量达1.6万人次;提供文件表格模板16件,下载量超过3万次,网站浏览量达到45万人次,依托“互联网+服务”模式,提升了各级登记管理机关服务水平。

三、推行“互联网+监管”,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一是将机构编制部门批准事业单位成立、调整、撤销的文件导入事业单位监管信息系统,实施设立、变更、注销登记网络监督管理;利用法定代表人身份证信息,系统自动预告省、市、县法定代表人年度、月份退休时间信息,及时督办登记业务。二是在互联网上开展事业单位年度报告评估工作。采用按级分组、网络摇号、交叉评估等办法,对在“登记管理网”上2.6万家事业单位年度报告书以量化打分的形式进行全面系统评估,并组织第三方对排列靠前和靠后的市、县进行了复评,形成11个市、107个县区评估报告在网上查阅,较好地实现了“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目标任务。三是精准实施实地核查。根据评估打分排队情况对靠后的事业单位实施实地核查,对存在的问题责令限期整改,纠正了585家不符合规定要求的年度报告公示信息,并网上公示通报,强化各级登记管理机关的责任意识和执行力。

四、推行“互联网+改革”,助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针对机构编制部门承担越来越重改革任务实际,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充分应用大数据,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监管、用数据创新,系统谋划、协调推进,大力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一是抓简政放权促行政审批改革,对取消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目录录入平台,用网络系统比对甄别,规范事业单位业务范围,防止机关精简下放事项变相由事业单位继续审批。二是抓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促各级事业单位改革,运用事业单位绩效评估结果,适时调整事业单位分类类别,通过事业单位提交的《资产负债表》等财务运行报表资料,进行全面系统分析,为科学确定生产经营类、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提供依据;按照改革要求,及时注销行政类、经营类事业单位法人资格。三是运用事业单位年度报告评估结果,对政事不分、职能单一或相同相近的事业单位进行整合,对丧失公益服务职能、长期停业歇业的事业单位予以撤销,确保事业单位各项改革任务全面落实。

(来源:陕西省推进职能转变协调小组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