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了解掌握事业单位改革成效及实际运行管理情况,渭南市委编办结合事业单位绩效评估经验做法,拓展事业单位实地核查覆盖范围及工作模式,狠抓“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流程,全面摸清底数实情,提升实地核查实效性,为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夯实数据基础。
一是强化制度设计,细化核查安排。制定《渭南市级事业单位实地核查工作方案》,提出集中5个月时间对16个部门82家事业单位开展实地核查的计划,对年度实地核查工作做出部署安排,将核查事项由规定的4项拓展为8项,除例行登记管理方面核查以外,增加机构编制政策执行情况、机构编制资源使用效益、履行《关于开展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异常名录的通知》文件情况等方面的核查内容,促进事业单位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和机制,不断提高规范运行的能力。
二是强化核查重点,科学选定对象。采取专项核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坚持突出重点,在事业单位绩效评估未覆盖、职能职责履行不充分、公益二类等不同情况事业单位中随机抽取,将登记设立事业单位法人全面纳入核查范围,在年度报告交叉评估结果下发之后,随即开展“双随机一公开”实地核查,抽取部分评估结果靠后的单位作为核查对象,确保实地核查涵盖各类事业单位。
三是强化流程再造,提升核查实效。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现场查看、个别谈话,重点了解事业单位运行管理和存在问题、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等情况,摸清核查对象登记管理、职能履行、机构运行等方面存在的关键问题,落实登记管理机关核查责任,确保核到“关键点”、查到“要害处”。对一般性问题当场予以纠正,对发现的重大问题,依据相关规定作出责令限期整改、通报批评等处理决定。先后向14家单位印发督办函,并将核查结果作为事业单位职能调整、编制优化的重要参考依据,促进事业单位规范履职、健康发展。
四是强化责任落实,推进跟踪问效。坚持监管与服务并重,及时将核查结果、整改意见反馈核查对象及举办单位,建立问题整改台账,跟踪整改进度,形成闭环管理。强化事业单位法人信用信息监管,同步将部分核查结果向社会公示,并向省、市信用信息监管平台推送事业单位法人随机核查信息,实现事业单位法人信息互联互通、联合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