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编办协调推进四项重点改革工作服务社会公益事业发展

时间: 2017-01-14 09:17 来源: 陕西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网站

过去的一年,渭南市编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精心组织实施事业单位事中事后监管,推进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改革,完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试点,建立各类事业单位统一登记制度,从“重登记”向“强监管”过度,促进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扩大事业单位法人自主权,丰富公益服务提供主体,为社会公益事业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

一、事中事后监管更加严格规范。一是审核严格。从年度报告的形式到内容,更加标准化、规范化,严把质量关口,确保全面反映事业单位业务活动开展情况和实际运行情况。二是公开公示。依托陕西省登记管理网、渭南市人民政府网、渭南市编办网新平台,对年度报告原文公开公示,广泛接受社会监督。三是交叉评估。按照统一评分标准,采取“双随机”抽查方式,对年度报告公示内容逐项打分。四是实地核查。通过听取汇报、查看资料、座谈交流等方式,宣传相关政策,记录实际情况,收集第一手资料,提出整改要求,撰写好核查报告,规范和提高了登记管理水平。

二、社会信用赋码工作有序进行。我们首先建立了相关组织机构,在市县两级编办登记管理机关加挂了党政群机关社会信用代码管理办公室牌子,明确了职能职责。其次是以市委办、市政府办文件印发了《渭南市党政群机关及事业单位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实施意见》,以编办文件印发了《关于开展党政群机关及事业单位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赋码工作的通知》,精心安排部署。第三是进行了相关培训,市上建立了工作群,共享了政策文件、操作指南、办事程序和附件模版,各县(市、区)召开了培训会。第四是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认真比对原组织机构代码和新的统一信用代码,避免错码重码,及时授权,开展好国税、地税、人民银行等系统的赋码工作。

三、法人治理结构建设试点初见成效。全市现明确试点单位91家,其中65家新体制已开始运行,基本建立起了以理事会及其领导下的管理层为组织构架的法人治理结构,在全省登记管理业务培训会上介绍了经验。一是精心安排部署。及时传达学习、贯彻落实中省文件精神,特别是做好安排部署、督促推进和通报几个重要环节工作。二是扎实督导推进。发挥牵头负责、督促指导作用,协调行政主管部门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推进所属试点单位改革工作。三是深入开展调研。摸清本地情况,学习省内外经验,覆盖教育、卫生、文化三个系统,沟通意见建议,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同期完成的《关于创新全市公立医院管理体制的调查》和《简论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的模式与实践》,在《渭南经济》和《公共管理研究》上发表。2016年,先后接待了山东省编办监督管理局系统、广西南宁市登记局,西安市周至县编办、蓝田县编办,杨陵区编办,铜川市编办以及有关部门单位到渭南考察调研。

四、积极建立各类事业单位统一登记管理制度。按照省上的安排部署和要求,认真学习各类事业单位统一登记管理相关政策,结合实际,以市委办市政府办文件印发了《关于开展各类事业单位统一登记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了登记管理的范围、原则、登记管理方式以及登记后享受的优惠政策等。开展了相关调研,对市县情况进行了摸底,从理论上进行了探讨,从政策上进行了宣传,现第一批登记单位已进入审核阶段,随后将进一步扩大登记范围,为构建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公益服务新格局不懈努力。



(撰稿人:徐飞、孙永刚)